國家發展改革委等七部門近日發出《關于加快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》,提出推進再制造產業高質量發展。具體包括提升汽車零部件、工程機械、機床、文辦設備等再制造水平,推動工業機器人等新興領域再制造產業發展,推廣再制造共性關鍵技術等。
再制造就是利用新技術、新材料、新工藝,通過產業化生產,對廢舊產品進行修復、改造,使其質量、性能達到或超過新產品。再制造與制造新產品相比,一般可節能60%、節材70%、節約成本50%,大氣污染物排放量降低80%以上,幾乎不產生固體廢物,有良好的生態效益、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。
再制造產業有利于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,促進經濟增長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,促進企業降成本、減排放、增效益。特別在我國資源能源需求仍在剛性增長、資源能源利用效率總體依然不高的情況下,高質量發展再制造產業,對實現資源高效利用和循環利用、推進綠色低碳循環發展、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具有重要意義。
近年來,我國再制造產業發展較快,目前已有7個國家級再制造試點示范基地(園區),約70多家企業的1萬多種產品型號進入再制造產品目錄??傮w上說,與發達國家相比,我國再制造產業尚處于起步階段,一方面發展潛力巨大、前景廣闊,另一方面發展仍面臨諸多瓶頸制約:相關法律法規政策不健全、產業體系和標準體系不完善,如有些再制造產品涉及原型新品知識產權的問題,目前尚沒有相關法律法規政策解決;由于相關領域缺乏權威的再制造企業資格認證體系、再制造產品質量標準規范等,部分產品質量不高。另外,再制造行業尚未建立高效的廢舊產品回收系統,企業生產原料沒有保障,產業難以實現規?;l展;消費者對再制造產品的認可度、接受度還不高,再制造產品的銷售市場還不夠廣闊,在相當程度上制約了企業的生產、研發積極性等。
作為綠色產業、戰略性新興產業,再制造為經濟轉型升級、推動高質量發展、構建新發展格局注入了新動力,開辟了新途徑。我國“十四五”循環經濟發展規劃已提出,壯大再制造產業規模,培育一批再制造領軍企業,實現再制造產業產值達2000億元。再制造產業涉及多領域多部門,期待有關方面借鑒發達國家的成熟經驗,加強頂層設計,把分散在各部門的相關支持政策加以統籌安排,考慮在國家層面制定出臺再制造產業發展專項規劃,同時建立健全相關法律法規政策、標準體系,積極鼓勵和扶持企業創新再制造技術,大力向全社會推介再制造產業,引導再制造行業走上產業化、規范化、規?;l展的康莊大道。